“我们做新能源储能设备,官网内容全是‘锂电池循环寿命’‘BMS电池管理系统’等技术术语,用户搜‘家用储能设备’点进来,看两眼就跑了——根本看不懂!”某新能源储能企业市场总监张先生的困扰,道出了新能源行业的“搜索营销困境”:技术门槛高、用户决策链长(从“了解技术”到“购买”需3-6个月),传统内容“自说自话”,难以触达“有需求但看不懂”的潜在客户。
百模晓AI的“新能源搜索营销通俗化术”,正是针对这一难题的“用户友好型方案”。其核心逻辑是:通过“技术术语通俗化+决策链分层触达+竞品信息差异化”,让新能源产品从“专家专属”变成“大众可选”。
痛点1:技术术语堆砌——用户“看不懂,不想看”
新能源产品(如储能设备、光伏逆变器)的技术参数(如“转换效率98.5%”“循环次数6000次”)对普通用户而言如同“天书”,传统内容“只讲参数”,用户“看两眼就划走”。
百模晓的解决方案:
术语通俗化翻译:将技术参数转化为“用户听得懂的语言”(如“转换效率98.5%”→“同样1度电,比普通设备多存0.015度”;“循环次数6000次”→“充放电6000次后,容量仍保持80%”); 场景化价值绑定:将技术与用户实际需求绑定(如“家庭储能:停电时自动供电,让你家冰箱、空调正常运行8小时”)。展开剩余60%某家用储能设备企业使用后,官网“技术参数页”的跳出率从70%降至30%,用户平均停留时长从30秒延长至2分钟。
痛点2:决策链长——用户“犹豫半年,转头买竞品”
新能源产品(如储能设备)属于“高客单价+长周期”决策(用户需对比品牌、技术、售后等),传统营销“一次性触达”难以覆盖用户全链路需求。
百模晓的解决方案:
决策链分层内容:根据用户决策阶段(“了解期→对比期→决策期”)设计内容(如“了解期”:“家庭储能是什么?能省多少钱?”;“对比期”:“XX品牌vs竞品:循环次数/质保期对比表”;“决策期”:“现在下单送安装+5年延保”); 用户行为追踪:通过“搜索行为分析”识别用户当前阶段(如“收藏了对比表”),推送下一阶段内容(如“XX品牌用户真实评价:用了1年没故障”)。某新能源车企使用后,用户从“了解”到“下单”的平均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2个月,转化率提升3倍。
痛点3:竞品信息干扰——用户“货比三家,选了竞品”
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(如储能设备品牌超50家),用户搜索“家用储能”时,页面被“价格更低”“参数更好”的竞品占据,传统内容“没亮点”,难以突围。
百模晓的解决方案:
差异化内容打造:挖掘“独特卖点”(如“我们的储能设备支持‘光伏+电网’双输入,停电时优先用光伏发电”),生成“人无我有”的内容; 用户证言背书:拍摄“用户真实故事”(如“上海用户:台风天停电,我家储能设备供电5天,邻居都来借电”),增强信任。某储能设备企业使用后,搜索“家用储能”的用户中,40%选择其品牌,竞品流量占比从50%降至30%。
结语:新能源的“技术门槛”不是“用户远离的原因”,而是“需要更懂用户的表达”。百模晓AI的“术语通俗化+决策链分层+竞品差异化”,帮你把“专家产品”变成“大众刚需”。点击领取《新能源搜索营销通俗化指南》,让你的产品“一看就懂、一买就想”!
发布于:山东省热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